共享生产工序,早上接单下午发货
——“共享智造”为特色产业集群带来什么(二)

7月29日,在宁晋县河北欧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享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这批货要得急,明天能发货吗?”
“之前肯定不行,现在问题不大,我们尽量往前赶。”
近日,在宁晋县河北欧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享车间采访时,记者注意到了客户与李轩在微信上的一问一答。
李轩是河北津川线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谈到急单交付为啥“问题不大”,他说,得益于欧达新能源这个共享车间,他们早上接单,上午生产,中午辐照加工,下午就能发货。
辐照是光伏线缆等特种线缆生产的关键工艺。线缆绝缘层在辐照设备中经高能电子束轰击,能使其耐高温、耐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津川线缆主要产品是光伏线缆,但在2023年7月以前,整个宁晋电线电缆产业集群都没有辐照设备。李轩说,公司要将半成品运到唐山、天津、山东等地加工。辐照加工费不高,但总体成本很高,仅运费就占生产成本的30%到40%。
有一次,李轩接了一个不小的订单,按照与客户的约定,要在7天内发货。“生产3天,辐照加工和运输算上4天,交付没问题。”但李轩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把半成品送到天津合作公司时才得知,辐照设备突发故障。
设备维修了两天,他们给客户发货也延期了两天。延期那两天,李轩记不清向客户赔了多少次不是。这样的事儿不少,急单不敢接更是家常便饭。
自建一个辐照加工车间,李轩也不是没考虑过,但一算账就放弃了。
“你得有土地建厂房,还要购置1000万元左右的加速器及附属设施,成本高。还要有技术人才,车间主任、班长、工人去哪儿请?”李轩说,光伏线缆产品有淡旺季,公司最忙时辐照加工量也只能占到产能的一半,辐照加工设备闲置率高,自建车间实在不划算。
在宁晋,这个华北地区最大的电线电缆产业基地,有电线电缆及相关企业2393家。在向高端线缆转型过程中,很多企业面临的困扰,跟津川线缆类似。
宁晋县电线电缆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波,见证了当地电线电缆产业的发展,深知行业发展痛点。在他看来,产业集群向新而行、向质图强、向上突围,就必须补上产业链“断点”。
变化始于2023年7月。
围绕辐照加工这一关键工序,集群龙头河北万方线缆集团有限公司与明达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投资4800余万元创建欧达辐照中心,这是宁晋首个辐照共享车间。共享车间向全县线缆企业共享辐照设备和技术,为津川线缆这样的集群企业降本增效。
“欧达辐照中心运行两年来,每米线缆辐照加工费降了近一半。由于辐照加工是最后一道生产工序,我们还提供打包发货服务。”欧达公司销售部部长赵合义说,他们已经为集群90多家企业提供共享服务,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35%以上。
“现在再也不怕来急单、小单了,我接过最小的订单是2000米,也就两轴线缆;最急的订单当天发货。”李轩笑着告诉记者,去年公司营收较上年翻番,今年上半年订单同比增长70%。
在共享车间发货区,鑫远线缆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刘再卫正在核对发货单。该公司原本只能做普通线缆产品,得益于共享车间,开发出多种特种线缆新产品,如今光伏线缆产品占比明显增多,带动企业利润增长。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2024年,宁晋电线电缆产业集群营收688.9亿元,同比增长28.9%,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共享关键工序,带来了降本增效,还优化了集群产品结构,促进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欧达辐照中心质检室,质检员从250℃的耐老化试验箱中取出一段段光伏线缆的检测样品,对其进行测量、拉伸测试后,记录下热延伸试验数据为“合格”。
光伏线缆属于特种线缆,要求耐高温、耐老化等。与普通线缆相比,光伏线缆的绝缘层材料绿色环保,但本身不耐高温,必须经过辐照加工绝缘层耐温等级才能提高至105℃到150℃,变成阻燃耐火的新材料。
赵合义拿起一段样品,用打火机点燃。记者看到飘出来的是轻微白烟,几乎闻不到什么味道,当打火机火焰离开线缆,火苗马上熄灭。他又找出一段普通线缆点燃,空气中顿时冒起了黑烟,散发出刺鼻的胶皮味儿。
“哪个产品好一目了然吧?”赵合义说,在宁晋,这种新材料主要用于光伏线缆上,同时在机器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需求。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共享车间助力下,当地已经有企业开始涉猎新能源汽车线等新产品的开发。“有了辐照加工这个关键工序共享,宁晋电线电缆产业集群也将迎来新的腾飞。”李波信心满满。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