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秦创原助力科技转化!这个10亿项目开工

时间:2025-08-17 17:19:00

来源:【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8月17日上午,陕西省后备上市A类企业——西安湄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空港生态环保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正式开工。

项目总投资10亿元,作为湄南高科总部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粉体新型防水系列生产车间、生态保水剂系列生产车间及配套辅助设施。将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总部产业基地,重点聚焦防水、保水新材料规模化生产及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应用。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项目达产后,湄南高科产能将提升至12万吨,年产值预计突破25亿元,不仅能有效助力环保新材料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更将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技术根基:从实验室突破产业化难题

湄南高科的发展始于核心技术突围。在企业实验室,其自主研发的两款核心产品展现出显著优势:一是以非金属矿物质替代传统化工材料的防水沙、防水砂浆,凭借其无污染、耐腐蚀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特种工程、基建及房建领域,推动行业实现无机物材料绿色化转型;二是生态修复核心产品保水剂,1克粉末遇水可转化为半固体凝胶,吸水倍率超1500倍,能锁住1公斤水分,将流沙转变为植物生长的“土壤银行”。

不过,初创期的湄南高科也曾面临“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困境。企业创始人卢威坦言,实验室成果转化需符合环保标准的车间与专用设备,这对初创企业构成不小压力,成为技术落地的重要阻碍。

入区提速:三个月实现“入驻即量产”

2022年夏天,仍处中试阶段的湄南高科粉体新材料迎来转折。空港新城秦创原工作部副部长张国靖走访时,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该材料的核心价值——从植物和非金属矿物中提取,生产全程零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原料成本仅为传统石油基材料的50%至60%,且在-50℃到250℃极端温度下可稳定发挥防水作用。

这场双向沟通,拉开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序幕。在张国靖协调下,空港新城为湄南高科在鸿升行航空科技产业园“量身定制”了2500平方米一体化厂房,并配套全流程科创服务与政策支持。2023年7月企业正式入驻,同年10月生产线即投产,仅两个月营收便突破1800万元;2024年,其销售额更是飙升至1.3亿元。

截至目前,湄南高科已累计获得87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海外专利合作授权,技术实力持续夯实。其在环保新材料研发突破、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及绿色产业布局方面的突出成效,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科技日报等中央媒体的重要版面关注报道。

市场拓展:从西北应用到全球布局

依托核心技术,湄南高科的产品已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与盐碱地改良中规模化落地,仅“三北”防护林项目就覆盖20万亩,惠及甘肃酒泉、宁夏银川、陕西榆林等多地。

同时,企业加速“出海”步伐:2024年初,空港新设生产线运营三个月即投产,通过秦创原资源对接获得3亿美元海外订单;同年6月,《生物基材料治理荒漠化》案例入选商务部“全国技术贸易创新36强”;当前公司新订单总额突破20亿元,获批绿色并购贷款5.4亿元,项目开发绿贷超20亿元。

2025年,湄南高科进一步扩大产业布局:4月与空港新城签约建设此次开工的生态环保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同步推进10亿元鄂尔多斯沙产业集群项目,形成南北协同的全产业链体系;7月,密集签约中建丝路、中建一局西北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三大央企,分别聚焦丝绸之路基建、空港核心基建防水、建筑结构自防水与生态修复,拓宽国内外市场。其产品受国际青睐的核心原因,在于绿色低碳、成本低、极端气候适应性强的特性,高度匹配中东和中亚需求。

西咸沃土:科创生态助力企业成长

湄南高科的发展轨迹,是西咸新区科技型企业成长的缩影。截至2024年底,西咸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达4100家、6878家、377.9亿元,较秦创原启动初期分别增长16倍、10倍、3倍,成果转化企业累计1559个,高企和科小的新增总量、年均增速及全省占比均居全省前列。

目前,新区正加速汇聚产业资源,聚焦“4+1”产业主攻方向,探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新路径。在“三项改革”示范先行上,新区构建“挖掘-落地-服务-展示-打榜”全链条推进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先使用后付费”等5项创新试点、出台16条落实举措,目前已有3个试点项目落地;推动12个市级“先投后股”试点项目,占全市总量的70%。

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模式创新方面,新区以“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为目标导向,将成果持有人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度绑定。四年多来,超3000名拥有成熟技术的高校教师走出校园在新区创业,累计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600余家,一大批高精尖项目在此转化。

为推动科技成果批量转化,新区还在全国率先组建科技经纪人专业队伍,通过深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累计挖掘出高质量科技成果5000余项。同时,新区搭建全链条成果转化平台,联合16所高校建立30个高校科转平台;获批3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4家省级中试基地,集聚10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累计新增24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创新联合体、4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4家新型研发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平台支撑。

本文来自【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