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高价“白松露”实为猪块菌新种,不能吃!

时间:2025-08-14 15:07:00

图:4个猪块菌物种 (比例尺: A-D = 1 cm)

近期,云南、四川以及北方蘑菇市场上频繁出现一种“早熟”的“白松露”,每年6~7月便开始上市。这种菌类子实体较大,可达10多厘米,售价也随大小水涨船高:小型个体每公斤1000至4000元,大型个体则高达5000至6000元。专家提示,这些“白松露”是猪块菌,切勿盲目购买和食用。

市场上售卖的“白松露”尽管子实体大,外观形似昂贵的“白松露”,却没有块菌属物种的特殊香味,口感亦有差别。这类“早熟”的“白松露”到底能不能安全食用?它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商家是否利用公众的认知盲区,故意冠以“白松露”之名牟取暴利?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博士万山平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于富强团队揭开了市场上部分高价“白松露”的真实身份。他们在西南与内蒙古地区进行市场调研和野外采集,通过详尽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证实:这类“早熟”的“白松露”,实为子囊菌门、盘菌目、块菌科、猪块菌属。

与此同时,研究团队发现该类群存在新物种,西南市场常见的为四川猪块菌,北方的则为蒙古猪块菌和国内已发现的贺兰山猪块菌。相关研究发表在《真菌多样性》。

研究团队还系统梳理了猪块菌多样性,认为目前全球普遍接受的猪块菌属物种仅9个,而中国拥有4个特有物种,包括团队发现的四川猪块菌、蒙古猪块菌,以及国内已报道的贺兰山猪块菌和脑状猪块菌。

团队通过基于ITS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还发现,猪块菌属的物种多样性远未被充分认知,全球已检测到的部分物种尚未得到正式命名和描述;另一方面,GenBank数据库中尚存未知的包括菌根在内的环境样品序列,预示着该属拥有更丰富的潜在的物种多样性。

值得一提的是,猪块菌属与名贵的块菌属是“近亲”,互为姊妹属,因此外形极为相似。如果不通过仔细的识别以及显微镜观察,甚至分子生物学鉴定,很难进行区分。两者虽外观相似,内质迥异,香气成分差异显著——真正的白松露拥有独特蒜香或干酪香气,而猪块菌仅有普通蘑菇味,风味价值远低于真松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猪块菌在我国尚未被列入食用菌名录,食用安全性未经系统评估,消费者应高度警惕,切勿盲目购买和食用。”于富强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