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求职招聘旺季,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渠道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设置央国企内推、直签保录取等骗局。 为加强风险防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发布招聘欺诈典型案例,揭露不法分子的惯用手法和话术套路。

擦亮慧眼,识破“黑职介”
通过中介机构求职,应该核验其合法证照,对所招聘岗位要通过多种渠道核实。
理性判断,辨明虚假招聘信息
对各类网络平台招聘信息要注意甄别,警惕“话术引流”,对招聘信息可通过官网官微核实,切勿轻信。
警惕陷阱,严防“招转培”
参加求职招聘活动要警惕中介机构以招聘为名变相招生,被坑骗培训费。
拒绝套路,远离“招转贷”
应聘过程中要增强防范欺诈意识,不轻信高薪招聘信息,不轻易支付相关费用,对以各种理由要求租用、购买各类工作设备或交钱、贷款才能够安排岗位的,应果断拒绝。
守住钱袋,抵制违规收费
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或入职前收取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都需要谨慎对待,核实有无收费的法律依据。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
合法维权,打破就业歧视
对于招聘过程中发现的性别、户籍、地域、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形式就业歧视,可及时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反映。
识破话术,拒绝“毒馅饼”
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破除侥幸心理,对“活少钱多”“躺平稳赚”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提高警惕,多查多问多防备,谨防“踩雷”“掉坑”。
严守隐私,防范信息泄露
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对于点击进入链接后要求加QQ、微信等方式进一步“单聊”“详谈”及下载APP等高度警惕,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等密码信息。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