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南方财经副总编辑邓红辉:资管行业亟需破解三大痛点问题

时间:2025-08-16 15:50: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上海报道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

在“与波动共舞,解锁多元资产配置之道”的主题论坛上,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数字传媒党委书记、总编辑邓红辉发表致辞表示,过去一年,全球的大类资产呈现出“避险资产占优、风险资产分化”的新格局。眺望未来,客户需求正在发生三重变化:一是从“单一赛道”转向“全天候解决方案”,二是从“相对收益”转向“绝对收益+回撤控制”,三是从“本土配置”转向“全球多市场、多策略”。与之对应,行业亟需破解“策略同质化与人才瓶颈”、“产品形态与流动性错配”、“全球化配置与在地服务脱节”的痛点问题。

以下为致辞全文:

尊敬的丁所长、管首席、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在一年一度的资产管理年会上再次与大家相聚,衷心感谢大家的到来。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在政策的托底之下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海外市场面临着增速放缓、通胀未减、政策不确定性等问题。全球的大类资产也随之呈现出“避险资产占优、风险资产分化”的新格局。

回望近一年的大类资产表现,可以用 “黄金闪耀”“权益分化”“债券蓄势”三个词来概括。

2025年上半年,黄金以双位数涨幅领跑全球,其背后不仅是美元牛市的尾声,更是“去美元化”交易在长周期维度上的强化。在国内,A股在全球市场中表现亮眼,红利与科技成长“哑铃型”结构显著,港股则以25%的涨幅吸引全球目光;反观美股,高估值与AI盈利预期下修形成拉锯,股指出现大幅震荡。债券市场,中美利率均处于高位震荡区间,国内债市在“资产荒”依旧存在,静待四季度政策与流动性共振的窗口期。

审视当下,大类资产配置也存在着一些难题。比如,定价锚漂移。关税、地缘、产业政策等事件型风险频发,导致传统宏观模型对资产相关性、波动率的估计误差显著放大。此外,目前,全球视野下“资产荒”与“负债端高收益需求”并存。境内长久期安全资产稀缺,而理财、保险、养老资金成本下行缓慢,负债端对收益的刚性诉求与资产端回报率下行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眺望未来,客户需求正在发生三重变化:一是从“单一赛道”转向“全天候解决方案”,二是从“相对收益”转向“绝对收益+回撤控制”,三是从“本土配置”转向“全球多市场、多策略”。与之对应,行业亟需破解三大痛点:

第一,策略同质化与人才瓶颈。宏观事件驱动时代,传统股、债、商轮动框架高度雷同,策略拥挤导致回撤同步放大;与此同时,既懂宏观又懂量化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巨大。破解之道,在于把“宏观叙事”翻译成可落地的“结构化工具”。

第二,产品形态与流动性错配。一方面,PE、不动产等另类资产被寄予厚望,却在美元利率高位、政策不确定的环境下暴露出估值回调与退出周期拉长的风险;另一方面,开放式基金仍承担随时申赎的流动性压力,形成“负债短期化、资产长期化”的结构性倒挂。行业需要更多“期限分级、流动性分层”的创新载体。

第三,全球化配置与在地服务脱节。新兴市场美元债、东南亚权益、拉美基建项目等机会窗口正在打开,但境内机构普遍缺乏本地化投研、合规、风控体系,导致“看得懂、下不去手”。解决路径,一是通过QDLP、QDII、跨境TRS等多通道布局,把全球资产“引进来”;二是与海外头部资管机构合作,共享数据、模型与人才,实现“在地投研、全球配置”。

21世纪资产管理年会今年已经是第十九届,我们陪伴着行业一起穿越了三个周期。值此大资管行业面临着重大的变局和重构的重要时刻,资管行业比以往更需要深入交流,登高望远。我们非常期待资管行业的各位同仁、朋友能够畅所欲言,共同促进资管行业以开放的心态、专业的能力、稳健的风控,把不确定性转化为超额收益,把客户托付转化为共同成长的长期价值。

谢谢大家!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