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南方观察|资本市场“东莞板块”创富记

时间:2025-05-22 08:17:00

近日,63家A股东莞上市公司全面完成2024年年报披露,资本市场“东莞板块”交出一份成绩单——2024年,新增A股上市企业4家,居全国第6;63家东莞A股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1273.66亿元,同比增长2.57%。

资本市场“东莞板块”发展的好势头就藏在了年报里,尽管全球经济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东莞上市企业去年仍有37家上市公司营收同比正增长,21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为正。同时,多家上市企业不仅在各自细分领域保持着绝对优势,而且抢滩新能源、装备产业等新兴产业市场。

城市风景图

上市公司是一座城市产业集群当中的顶梁柱,其业绩报表也是一座城市经济增长水平的风向标。这份成绩单折射出东莞制造的产业“脉动”,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再造一个产业有引领、创新有支撑、发展有后劲的“新东莞”。

看规模

近六成企业营收实现正增长

在寮步镇井巷村的三联科技园,卢开平坐在办公大楼上眺望远方,思绪回到一年前,长联新材料登陆资本市场,在上市首日股价报价17倍,成为2024年A股的“造富”神话,创始人卢开平的身家更是飙升,跻身多个“富豪榜”。

长联新材料敲钟上市

“造富”神话在资本市场“东莞板块”持续,上市企业也成为东莞经济最具活力的微观主体。从体量规模看,东莞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且多家企业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了技术引领、产业协同、梯度成长的东莞科创企业新方阵。

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企业的业绩往往牵动市场心弦。从营收来看,63家东莞上市公司去年总营业收入1273.66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37家上市公司营收同比正增长。要数营收规模最高的上市公司,也是唯一营收破百亿元的企业,就是刚性覆铜板销售总额排名全球第二的生益科技。

根据年报数据,生益科技无疑是东莞A股上市公司中的“优等生”。2023年,生益科技以165.84亿元营收位居东莞上市公司首位,去年该公司又以营收203.88亿元再次斩获资本市场“东莞板块”桂冠,营收更是较去年同期增长22.92%。

生益科技的生产车间。黄政正摄

对于营收快速增长的密码,生益科技是这样回应的:在报告期内,公司覆铜板产销量同比上升,优化销售结构,使得覆铜板产品营收与毛利率同比上升,推动盈利增加。

在排名营收规模排名榜中,紧随生益科技其后的是祥鑫科技、坚朗五金、奥海科技,营收规模均超60亿元,分别为67.44亿元、66.38亿元、64.23亿元。而2023年营收超60亿仅有2家,2024年则增加2家至4家。其中,祥鑫科技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7.44亿元,同比增长18.25%,摘得榜单“亚军”,比2023年排名上升一位。

除了生益科技、祥鑫科技、坚朗五金、奥海科技外,慕思股份、生益电子、创世纪、南兴股份、易事特、拓斯达分别以56亿元、47亿元、46亿元、33亿元、30亿元、29亿元跻身是榜单前十名。记者发现,仍有25家上市企业营收不超过10亿元。

总体来说,资本市场“东莞板块”还是偏中小盘,在企业规模上仍需实现突破。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比珠三角、长三角同级别城市,东莞上市公司整体体量偏小,产业链带动效应尚未完全释放。

除了推动企业首发上市,东莞也鼓励上市龙头企业开展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整合行业资源,形成“上市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集群” 的产业架构,并通过并购强化对产业链的整体掌控能力。《东莞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上市公司围绕前沿领域开展并购重组,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引导更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

为了给“东莞板块”提质增效,在东莞市委金融办的指导下,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推动一项项政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引领未来锻造关键“后劲”。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表示,近年来,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大力推动企业开展并购整合,助力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优做强。目前,协会已初步建立上市公司并购项目库、并购专家库,每周开展一对一并购项目路演活动,下来将探索搭建“一站式”并购服务平台。

看结构

电子和机械设备占主导

一部手机的PCB板上,上万个电子元器件被精准地粘贴着,这是锡膏印刷设备的功劳。凭借着这一核心产品,上市企业凯格精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同时也是首批重点“小巨人”企业之一。同时,凯格精机入选为“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全自动锡膏印刷机稳居全球市场销量第一。

凯格精机的生产车间

以凯格精机这些“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为代表,东莞上市企业犹如一块块拼图,拼出资本市场版图里东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色。

在资本市场“东莞板块”中,60多家上市企业分布在17个行业中,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观察发现,东莞上市公司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为主导,规模较为均衡,如生益科技等一批世界级企业,还培育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如汇成真空、思泉新材料、汇成真空、奥海科技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源源不断地为资本市场注入高成长、高科技含量的企业。

产业根基,是支撑“东莞板块”持续创富的“土壤”。从企业经营效益看,去年东莞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均实现了盈利,63家东莞上市公司净利润60.36亿元。其中,在基期数据可比的情况下(2023年净利润为正值),21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为正。这21家上市公司多数分布在制造业。

如果通览东莞A股上市军团全貌,电子和机械设备两大行业占资本市场“东莞板块”的份额达46.77%,构成“东莞板块”的主导力量。同时这两大行业为东莞A股上市公司最为“创富”的领域。

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东莞上市企业净利润规模最大的前10名中,有9家是分布在电子和机械设备产业。比如,电子领域的生益科技、奥海科技、生益电子、达瑞电子分别以净利润18.68亿元、4.70亿元、3.32亿元、2.39亿元排名榜单前10名,机械装备领域的怡合达、祥鑫科技、创世纪、鼎泰高科4.04亿元、3.60亿元、2.48亿元、2.27亿元排名榜单前10名。

站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的风口,东莞正依托资本市场,托举起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硬核选手”,向着全球产业制高点全速进发。

看动能

托举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图景

在不久前,罗才华带领着宏工科技敲响了创业板的上市钟,这一风光的背后源于其10年前的一个决定——抓住了新能源风口,从服务于食品、制药行业转向锂电池设备研发。如今的宏工科技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距离宏工科技半小时车程以外,是被称为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拓斯达。作为广东机器人上市第一股、市值170亿元的工业自动化龙头,拓斯达不仅机器人行业内为数不多实现“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下游集成”多维覆盖的企业,还进军具身智能领域。

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协会会长、拓斯达副总裁张朋提出,拓斯达研发的新一代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在智能与具身结合过程中起到类似“小脑及脊椎”的联接作用,是实现具身智能的核心部件,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物理世界的结合提供关键支持,推动工业机器人从“能干活”向“会干活”转变。

从“东莞板块”的产业结构成色来看,新能源、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消费电子等新兴产业密集涌现,彰显出资本市场深度参与东莞产业蝶变的时代脉动。目前,东莞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上市公司有10家,东莞首批10家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中上市公司有5家。

新兴产业不仅为东莞A股上市公司创造了“风口”,也培育出东莞去年业绩增长最快的“冠军”。

比如,从苹果链上的“隐形冠军”转型新能源的捷邦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62.99%;宇瞳光学生产的车载镜头,获得比亚迪等知名新能源车企的广泛应用,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速达309.19%;依托AI服务器带来的单机价值量增长和需求量爆发的机遇,生益电子成功实施了服务器等领域关键项目的导入与认证,并实现了多款产品批量,2024年服务器产品销售占比跃升至48.96%,净利润同比增速达1428.23%;祥鑫科技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等业务的同时,还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算力服务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益电子的车间

技术的跃迁,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生益科技、生益电子、奥海科技、捷邦科技等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居于上市莞企前列。其中,生益科技去年投入11.56亿元成莞企“研发之王”,生益科技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的5.67%,公司研发人员达到1580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的13.37%,奥海科技、生益电子分别投入研发费用3.52亿元、2.84亿元紧跟其后,而捷邦科技研发人员占比接近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上市企业的创新基因已融入骨髓。

生益科技介绍,2024年全球经济在复杂环境中保持了温和的增长,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重构成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从发展动能来看,今天的东莞,正锚定新质生产力,拼出经济大市的产业新图谱。

南方+记者 叶永茵

【作者】 叶永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