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机器人在药店当“店员”

时间:2025-08-21 18:19:00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本报讯(记者 李 翔)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的一家药店内,人形机器人Galbot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它精准识别货架上的商品,取下后稳稳放入打包袋,随后放在指定位置,待骑手取走配送。

这一幕中的商用人形机器人由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通用)打造,目前已常态化运营超过150天,累计完成数万单配送订单的配货。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药店,人形机器人Galbot的工作场所,是一家专门为机器人量身打造的“零售仓”,主要销售医疗器械等商品。机器人无需与顾客面对面接触,当店内接到线上订单后,它便会立刻按照指令,穿梭于开放式货架、精准抽取货架及抽屉内的商品,然后分拣、打包和出货。如今,Galbot可在50平方米的门店内全天候值守,处理5000种商品、6000个货道、10000多盒商品的自动化全流程操作。

看似简单的取放动作,对于机器人而言需要多项核心技术的支撑。Galbot之所以能满足各类药品、药械等全品类零售的复杂需求,关键在于其搭载的“智慧大脑”——公司自研的具身端到端大模型技术。不同于传统机器人“视觉+轨迹规划”的分离设计,该模型可以实现自主实时建图导航、智能语音交互、智能任务理解等能力的集成,让Galbot能在货架紧密、多种商品密集摆放的空间里灵活穿梭,无需预设路径就能高效完成盘点、补货、取送、打包等全流程操作。

创新场景的快速落地,离不开监管服务的“加速度”。今年3月,银河通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率先在海淀北下关街道落地,目前已在全市超过10家门店铺开。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药械流通监督管理科科长李瑾介绍,门店售卖的隐形眼镜等商品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机器人售卖医疗器械,以企业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为前提,实践中虽由机器人承担销售人员的角色,但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仍需定期巡检把控产品质量,日常监管与普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并无差异。

为保障人形机器人售械场景落地后的安全性,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主动靠前服务,多次走访企业调研,与企业共同研讨优化机器人售械模式,并制定定期巡查方案保障产品质量。“银河通用是海淀区孕育出的独角兽企业,有着浓浓的‘海淀印记’。我们既要守住安全底线,更要为新技术留出发展空间。”李瑾表示,未来将继续助力企业探索机器人售械、自动售药械机等新零售形态,让科技与安全并行。

选择扎根海淀,银河通用看中的正是这里优渥的创新土壤。今年2月,海淀区出台《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为海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注入政策活力。“海淀区营商环境好、场景资源多,还有政府部门‘陪跑式’服务,让我们能放心往前闯。”银河通用政府事务副总裁曾辉表示。

从首个人形机器人售械场景落地,到常态化运营渐成规模,海淀区正积极构建“1+X+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完善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转化的创新链条。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创新监管模式赋能新业态发展,为具身智能技术助力医药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随着具身智能技术不断成熟,更多像Galbot这样的“智能店员”将走进大街小巷,为市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惊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